關鍵詞:禹 立法 中央集權 技術
摘要:《禹貢》非為記禹治水之功,實乃為建構中央集權式的政權而為的立法的記錄(或追述)。篇中劃分九州、導山導水、錫土姓等,乃是借助貢賦體系重整地方秩序,強化中央控制力,并使之向地方垂直滲透的具體制度設置。五服制度更是權力中心化和天下向心化政治理念的落實。此外,《禹貢》不敬天而尚地、不崇德保民,亦不以君臣關系為意,這些與中央集權的立法理念一道,合于殷商之《洪范》而異于五帝時代的《堯典》和西周政治文化。考其緣由,要在禹夏屬中國上古文化兩大對立、競爭傳統之一的技術傳統,堅守陰本、私化、治權化立場。《禹貢》開啟的中央集權式立法理念和天下模式,后為殷商和秦帝國所承續,逐步完善為后世所見的專制集權式的中華帝國。
廈門大學法律評論雜志要求:
(1)作品必須是原創作品,內容真實,積極向上,主題鮮明。
(2)文題應簡明確切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,以不超過20字為宜。
(3)關鍵詞: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詞3-5個,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。
(4)作者署名及工作單位:姓名置于篇名下方。作者工作單位應標明全稱,所在省、市(縣)名及郵政編碼,加圓括號置于作者署名下方。
(5)正文中的引文,依次將順序號和頁碼上標右上角,順序號使用中括號,頁碼使用圓括號。
注:因版權方要求,不能公開全文,如需全文,請咨詢雜志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