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詞:北朝 官修譜牒 郡姓譜 氏族譜
摘要:北朝譜牒以官修為主,與朝廷的士族評定關系密切。北朝士族評定,主要在于評定郡姓及其門第等級。與之相應,北朝官修譜牒分為"氏族譜"與"郡姓譜"兩大類型:前者是著錄士族門第等級的總譜,規模往往較大,可能包含士族房分、譜系記錄;后者則是條列各郡著姓的簡譜,且很可能是前者的節略本。這兩類譜牒肇始于北魏太和定姓族,延續至周、隋定氏族,展現出官修譜牒與門閥制度的密切關系,乃至唐前期仍繼承了北朝官修譜牒的方式和類型。
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雜志要求:
{1}文中圖表要精選,具有自明性且隨文出現,統一連續編號。圖形中文字、符號和數字應與文中表述一致。
{2}來稿由本刊編輯部初審,并邀請相關專家擔任論文審讀人;編輯部有權對來稿進行適當修改,有關意見將反饋作者;審稿期三個月,作者可隨時郵件咨詢,三個月內未接到用稿意見,可自行處理。
{3}中文標題力求簡明、醒目,能準確反映出文章的主題,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,必要時可加副標題,不用非公知公認的縮寫或符號,盡量避免用英文縮寫。
{4}參考文獻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表示(如,[1]、[2]、[3]……),要在文中標出序號的位置(右上角標)。
{5}摘要應在200—300字以內,能準確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、觀點。關鍵詞在3—5個以內。
注:因版權方要求,不能公開全文,如需全文,請咨詢雜志社